黄浦区社区服务信息平台
<<返回
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清单

       家庭医生制

       一、服务形式

       1、建立签约机制

       建立家庭医生信息公示制度,使社区居民充分了解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有关信息,进一步引导居民签约。

       制定家庭医生制服务协议,确定服务内容、方式、双方责任义务等款项。选择辖区内的家庭医生签定服务协议,形成家庭医生对社区居民的签约服务机制。每一位家庭医生服务居民数量原则上不超过2500人。

       2、推行预约服务制度

       家庭医生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向签约居民提供预约服务。通过预约,签约居民可享受优先就诊服务及公共卫生服务。

       3、实施双向转诊制度

       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服务过程中,本着自愿原则,从维护签约居民利益出发,充分尊重签约居民的选择权,遵循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原则,并根据签约居民病情和医院的专科优势定向转诊。

       4、试点社区首诊制度

       在预约门诊服务的基础上,试点建立社区首诊制度,主要通过优先就诊、优先转往上级医疗机构、优先预约专家等服务方式,吸引签约居民选择首诊在社区。

       5、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对于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患者,家庭医生可以根据签约居民的需要,提供家庭病床服务,方便签约居民获得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

       6、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抓手,家庭医生针对签约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需求制定健康管理服务计划,实施个性化健康干预,开展有针对性、有效、互动的健康指导。

       二、服务内容

       1、为签约者建立动态健康档案,为家庭成员建立基本核心档案;

       2、为签约者实施主动的慢性病干预;

       3、为签约者或家庭人员实施妇幼保健;

       4、为签约者健康宣教(个体化);

       5、为签约者提供预约门诊服务,家庭病床、医学和政策咨询;

       6、为签约者提供会诊、转诊和疾病康复的建议与意见。

 

       家庭病床服务规范

       3、定义

       家庭病床服务是指对需要连续治疗,又需依靠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患者,在其家中设立病床,由指定医护人员定期查床、治疗、护理,并在特定病历上记录服务过程的一种社区卫生服务形式。家庭病床服务对象是居住在辖区内提出建床需求,且符合家庭病床收治范围的患者。

 

       4、收治范围

       家庭病床的收治对象应是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患者。具体包括:

       — 诊断明确,需连续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因行动不便,到医疗机构就诊确有困难,并经医师,确认病情稳定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

       — 经住院治疗病情已趋稳定,出院后仍需继续观察和治疗,并经医师确认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

       — 其他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非危、重症患者,需连续观察和治疗,并经医师确认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

       — 处于疾病终末期需姑息治疗,并经医师确认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                                                     

       6 服务项目

       6.1 服务项目应为适宜在家中开展的诊疗服务,其提供应以安全有效为准则。应是在家庭中医疗安全能得到保障、治疗效果较确切、消毒隔离能达到要求、医疗器械能拿到家庭使用、非创伤性、不容易失血和不容易引起严重过敏的项目。

       6.2 检查项目一般有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三大常规检查、心电图、测血糖、抽血化验等。

       6.3 治疗项目一般有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皮下注射、换药、褥疮护理、导尿、吸氧、康复指导、护理指导、针灸、推拿等。

 

       12 医疗安全

       12.1  以下药物不得在家庭病床静脉输注:青霉素类药物、化疗药物、生物制品、升压药物、降压药物及其他临床上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

       12.2 确需在家中进行静脉输液或其他特殊治疗的患者,须告知患者(或家属)有关医疗风险。在患者(或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相应治疗。

       12.3静脉输液等治疗过程中应有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家属或看护人员陪同、观察。

       12.4 家庭病床静脉输液应注意以下事项:

       12.4.1 对首次使用的药物,应在开始输液后至少观察患者15分钟,并向患者家属或看护人员讲解注意事项。

       12.4.2 应告知患者家属或看护人员,一旦发生输液反应或其他紧急情况,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拨打120救护电话及时送医院救治,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得联系。

       12.4.3 原则上每次输液量以1瓶为限。

       12.5  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在医护人员开展服务时应有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家属或看护人员陪同在场。

       12.6医护人员发现建床患者病情加重,应告知患者(或家属)及时转院。如拒绝转院,责任医师应在病历上记录并要求患者(或家属)签字。

       12.7 家庭病床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应由医护人员统一回收,并带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上海市医疗废物卫生管理规范》处置。